企業創新的關鍵重點
- 台灣人力資本股份有限公司
- 4月13日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台灣人力資本(股)公司執行長 晉麗明
每家企業都想創新求變,以下五個關鍵重點,提供企業經營者參考與省思:
(1)打造「人才密度」是團隊創新的原動力
2001年Netflix瀕臨倒閉,公司意圖以5000萬美元,尋求百視達(Blockbuster LLC)併購失敗,在裁員三分之一的窘境下,發現「集中人才密度、追求最高表現」的成功秘訣。
藉由集中人才、建構「零規則」的組織文化,讓團隊有效率運作、並激發高度的創新動能,Netflix擺脫租片業的傳統模式,開創了影音串流平台的龐大商機。
AI霸主輝達(Nvidia)在招聘策略上,同樣秉持「不計代價,挖角最頂尖人才」的原則,並要求主管延攬比自己優秀的人才,在快速攬才的前提下,如果新員工無法繳出成績單,也會果斷開除!
想要擁有創新發展的DNA,除了經營者的理念外,最重要的是要建構「高人才密度」的團隊。
(2)創新是一場革命的豪賭
輝達以繪圖晶片起家,黃仁勳自傳中曾記載一段在CPU加入「可用程式控制著色器」的抉擇與賭注,為了改善遊戲場景的光影效果,黃仁勳敢於犧牲獲利,冒著初期使用者不多的風險,毅然投入研發,黃仁勳說:「如果我們不創新,我們的產品就會變得普通,失去競爭優勢,公司必然無法生存」。
所有成功創新的企業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,那就是經營者堅持崇高的理想,同時義無反顧、身體力行的跑在團隊的最前方。
(3)如何看待創新過程中的錯誤與失敗
推動創新求變的過程,許多企業標榜容許錯誤與失敗,甚至營造鼓勵員工犯錯的文化。
然而,從卓越企業的成功故事中,我們得到面對「錯誤」的正確態度與內涵。
「Google容忍錯誤與失敗,是對能力優秀的人;Google鼓勵冒險失敗,因為有信心大部分員工具備卓越及反省的能力,認清「建設性失敗」與「無建設性失敗」的差異;組織要讚揚的是學習(相對失敗的成本而言,產生的價值與資訊),不是失敗!」
如果錯誤與失敗無法避免,快速過度與汲取教訓,絕對是孕育創新的重要養分。
(4)創新沒有公式,自由發想與強勢領導都能展現成果
3M的傳奇人物,前總裁威廉·麥克耐特(William McKnight)1940年在3M成立「創新部門」,給予員工自由運用15%的工作時間,從事有興趣的研究;無窮的創意為3M打造了便利貼、反光膜、無碳紙、防塵口罩等熱銷產品,創造優渥的獲利。
Google仿效3M的精神,形塑「20%時間」的文化,讓員工自主研發,而這項立意良善的方案,卻有正反兩方不同的評價。
不同產業、不同企業、不同經營模式、不同情境,創新都有變與不變的做法與策略。
崇尚速度與高效的企業,能快速擺脫錯誤的羈絆,迅速跨越成功的終點線。
(5)創新與ESG相輔相成,達成獲利與永續經營的目的
台積電(TSMC)是台灣人的驕傲,也是全世界矚目的焦點,除了獨步全球的晶圓生產與研發技術外,也是台灣第一家承諾2050年達成淨零排放的企業。
把ESG當成永續創新的機會,而不是成本,有使命感與遠見的經營者可以學習成功企業的經驗,將ESG融合到創新的內涵中。
要植入創新及ESG的DNA,端賴經營者以身作則來驅動,兼顧ESG的創新發展,對於企業而言,有以下四個關鍵的優勢:(1)永續產品與商業模式、(2)節能減碳與循環經濟、(3)ESG投資與品牌價值、(4)供應鍊管理與數位轉型。
創新是時勢所趨,企業要達到獲利及永續經營的目的,除了要有創新的靈魂,更要積極回應世界趨勢及社會的需求,讓環保與盈利相輔相成、齊頭並進。